close

  一本A4紙大小的彩色漫畫讀本,讓全國人大代表、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mSATA煤山鎮新川村書記張天任覺得,今年的預算報告理解起來容易多了。數千組枯燥的數字在200頁的漫畫解讀材料中變得生動起來。
  張天任還發現,今年的預算報告與去年的完全不一樣。去年報告主體是一張接一張的表格,看起來就是個賬本。而今年的報告用了相當大的篇幅,專門介紹2014年財稅改革的路徑,從預算改革到稅收改革,還有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改革,以往賬本的內容都SD記憶卡在圖冊里了。
  在全國人大代表、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看來,預算報告著力談改革,大背景是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到的,今年要把財政作為改革的重頭戲。幹了30年財政工作的曾志權說,預算代償報告這樣的變化,他也是頭一回看見。
  曾志權的判斷得到了財政部辦公廳主任、新聞發言人餐飲設備推薦戴柏華的認可。他說,報告結構的改變,就是突顯了2014年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關鍵年的特色,同時也希望告訴代表們,預算報告不再是簡單地向代表報賬,還要請代表一起商議財政改革的路線圖。
  2013年,我國室內裝潢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12.9萬億元,全國政協委員、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,如何管理好日益豐盈的“錢袋子”,需要更加符合國家治理邏輯的現代財政制度。
  在他看來,不論是預算報告的“變臉”,還是2014年被列為財稅改革年,變化的背後是,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“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”的概念。
  這個概念的“橫空出世”,甚至讓學者都有些措手不及。當時有學者說,這個提法跑到了大多數學者研究的前面。可是,在一些財政成熟的國家,現代財政不只是簡單的技術或工具的問題,而是塑造現代國家的利器,甚至已經被提到“有什麼樣的財政就有什麼樣的國家”的高度。
  國內很多學者都記得,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一兩個月里,各類論壇密集舉辦,主題都是研討財政被定義為“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”究竟有什麼內涵。
 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,財政能成為國家治理的基礎,是因為財政的改革可以看作是撬動政府職能轉變的突破口。
  高培勇說,與政府職能部門活動相關的有兩條線索:一條是“事”,就是政府職能所管的領域;另一條是“錢”,就是為政府部門履行職能所配置的資金。
  兩條線索相比,顯然從“事”入手直接調整政府的職能難度大,但如果從“錢”入手就會容易一些:符合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的政府職能部門,可以多撥款支持;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職能部門,就少撥款,甚至不撥款。
  今年預算中一個與之相關的變化是,中央政府提出今年要減少1/3專項轉移支付項目,而且專項轉移支付在整個轉移支付盤子中所占的比例,也要從2013年的43%左右降到37%左右。
  與“跑部錢進”密切相關的專項轉移支付制度近年來飽受詬病。
  其中一個弊端是,相同的職能分散在若干個不同的部門,每個部門都希望有分配資金的權力,結果專項成了“撒胡椒面”。
  在全國政協委員、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看來,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合併減少,可以倒逼政府職能的整合。
  這樣改革的邏輯在中央政府那裡早就有表述。在2013年5月召開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,李克強總理就曾指出,事權調整必然涉及財權,必須加快推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改革。
  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雍君看來,將財稅改革與國家治理緊密相連,超越了以往對財稅改革的常規認識,與中央政府提出的“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”的邏輯一脈相承。最明顯的對應就是政府削減三公經費,以及推進預算公開透明。
  張天任註意到,今年的預算報告提到,今後除涉密部門外,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。此外,還要加大三公經費的公開力度,細化公開內容,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。
  王雍君說,傳統財稅改革強調財稅制度的合規性管理和績效管理,而治理視角的財稅改革強調財政受托責任、透明度、預見性和參與度,這些都是“善治”的基本元素。
  在我國現行的分稅制體制下,財稅還承載著中央與地方政府間財權與事權劃分的關係。近年來,關於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財稅關係一直是學界研究的重點,核心的內容是,哪些支出該由中央政府埋單,哪一部分該由地方負擔。
  對此,今年的預算報告中也針對性地提出,要合理劃分各級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,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。
  張天任此次的建議與養老有關,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對養老行業的扶持,通過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,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,吸引市場上更多的資金進入養老行業。事實上,養老、醫療衛生、住房等諸多民生領域的改革,都需要財政資金髮揮引導作用——今年的預算報告則明確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協同引導作用。  (原標題:有什麼樣的財政就有什麼樣的國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l34ilbe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